我爸爸为何能免费阅读?

我爸爸今年六十二岁,退休前是工厂的钳工,一辈子和钢铁打交道,话不多,但眼睛里总有种温和的光,这光,很多时候是从书页间透出来的,退休后,他突然有了大把时间,最大的... 显示全部

我爸爸今年六十二岁,退休前是工厂的钳工,一辈子和钢铁打交道,话不多,但眼睛里总有种温和的光,这光,很多时候是从书页间透出来的,退休后,他突然有了大把时间,最大的爱好就是“免费阅读”——这个词是他自己说的,带着点小得意,仿佛发现了什么生活的“省钱妙招”,可我知道,这“免费”背后,藏着他对知识最朴素的热爱,也藏着我们这个普通家庭里,最踏实的精神富足。

我爸爸免费阅读

爸爸的“免费阅读”是从小区对面的街道图书馆开始的,那是个只有两间屋的小馆,红砖墙,木地板,窗户对着几棵老槐树,夏天蝉鸣里飘着旧书页的味道,第一次带他去,他站在书架前转了三圈,像个孩子进了糖果店,既兴奋又拘谨,管理员阿姨笑着递给他一张办卡单,说:“大爷,咱这儿不收钱,押金一百,退卡就还您。”他攥着那张单子,手指有点抖,反复看了三遍,才掏出钱来,后来我才知道,他怕“隐形消费”,怕借了书还要还钱,怕自己“不懂规矩”给人家添麻烦。

从那以后,图书馆成了他的“第二个家”,每天早上八点,他准时出门,拎个布袋子,里面装着保温杯和老花镜,上午借两本书,下午还了再借两本,小说、历史、养花、修家电,什么都看,有次我问他:“爸,您怎么不买几本喜欢的?现在网上书也不贵。”他摆摆手:“买啥?这儿的书够看,还不用占地方,你看这本《老北京的生活》,我在这儿借了三次了,每次都有新发现。”说着,他从布袋里掏出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着“豆汁儿的做法”“四合院的门墩儿讲究”,字迹工整,像当年在车间写操作规程一样认真。

图书馆的书更新不算快,但爸爸总能找到“宝藏”,有次他借到一本《机械制图》,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版本,封面都卷了边,他说:“这书比我岁数都大!可里面的道理,现在修机器还用得上。”有回我家洗衣机不转了,他翻出书里的电路图,对照着查了半天,还真让他找到了问题——是个小触点烧了,他自己拆下来用砂纸打磨一下,洗衣机“嗡”一声转了起来,比请维修师傅省了一百多块,他举着书,像个得胜的将军:“看,免费的,还能‘变现’!”

除了图书馆,爸爸的“免费阅读版图”还延伸到了手机上,退休后,我给他买了部智能手机,想着方便联系,结果他学会的第一件事,不是刷视频,是下载阅读APP,我教他用微信读书,他说:“这个好,不用花钱,每天还能领免费阅读时长。”于是每天吃完饭,他就戴上老花镜,坐在沙发上,手指在屏幕上慢慢划,遇到不认识的字,就点一下屏幕上的“查字典”,有时候一个字要查半天,也不着急。

他最喜欢看的还是“经典免费书”,四大名著、鲁迅文集、《史记》选读,都看了不止一遍,有次我问他:“爸,这些书您以前不是读过吗?怎么还看?”他说:“每次读都不一样,年轻时看热闹,现在看门道,你看《水浒传》,以前只觉得宋江好,现在琢磨,那些好汉为啥要上梁山?这书里写的,不就是老百姓的日子吗?”说着,他还把手机递给我,指着一段文字念:“‘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,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’你听听,这写得多真切!”

我爸爸免费阅读

除了APP,他还关注了好多“免费公众号”,有讲历史的,有讲养生的,有教做菜的,每天早上,他先刷“人民日报”的夜读文章,再听“喜马拉雅”的《中国通史》,中午照着“美食教程”做红烧肉,晚上给孙子讲《西游记》的故事,有次我儿子问他:“爷爷,孙悟空为啥要打妖怪呀?”他想了想说:“因为妖怪要吃人,孙悟空保护老百姓,就像你爸爸保护你,我保护你爸爸一样,都是一家人。”我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我却突然鼻子一酸——原来,书里的道理,早已通过他的阅读,变成了我们家的家风。

爸爸的“免费阅读”,还带动了全家人的读书习惯,以前我下班回家就刷手机,现在总看到爸爸在看书,也不好意思“摆烂”,也跟着拿起书,我妻子说,以前总觉得没时间看书,现在发现,等孩子放学、等烧开水的十分钟,也能翻两页,我儿子更是受了爷爷的影响,每天放学回家,主动拿出绘本看,还问:“妈妈,这个字怎么读?爷爷说看书能变聪明。”

有一次,社区搞“家庭阅读分享会”,爸爸被推选为代表上台,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,手里拿着他那本翻旧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紧张得手心冒汗,但还是慢慢说:“俺们家不富裕,但读书不用钱,书里头有好人,有坏人,有过去,有未来,俺们老百姓的日子,就像书里写的,平凡,但有奔头,多读书,心里就亮堂。”说完,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我看到爸爸的眼眶红了,那里面闪烁的,正是我熟悉的、从书页间透出的温和的光。

爸爸的“免费阅读”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有次图书馆装修,闭馆一个月,他像丢了魂似的,在家里转来转去,说:“没书看,这一天咋过?”后来我给他找了些电子书存进手机,他笨拙地学着划屏幕,虽然慢,但总算没断了“书瘾”,还有次,他借了一本《中医养生》,照着书上的方子给自己熬粥,结果放错了药材,喝完拉了肚子,我开玩笑说:“爸,这‘免费阅读’也有风险啊!”他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:“书没错,是俺没看仔细,下次一定看清楚。”

街道图书馆搬到了新地方,宽敞明亮,还加了电子阅览区,爸爸依然是那里的常客,不仅自己借书,还成了“义务管理员”,帮着整理书架,给年轻人推荐书,他说:“这儿是俺的‘精神粮仓’,得好好守着。”前几天,他借回一本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翻到保尔·柯察金那段“人最宝贵的是生命……”时,突然叹了口气,说:“你看,保尔在那么苦的时候,还坚持学习,俺们现在日子这么好,有这么多免费的书看,更不能浪费。”

我爸爸免费阅读

我常常想,“免费阅读”真的只是“不花钱”吗?当然不是,那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,对生活的热爱,对精神的追求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总在为各种“付费”奔波——付费的课程、付费的会员、付费的娱乐,却常常忘了,最宝贵的精神食粮,其实一直就在身边:图书馆的书架、公众号的文章、免费的讲座……它们像散落在生活中的星星,只要你愿意弯腰拾起,就能照亮整个内心。

爸爸的“免费阅读”,读的不是书,是生活,他用行动告诉我:真正的富足,不在于银行卡里的数字,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故事,眼里看到多少风景,手中握着多少向上的力量,而这份“免费”的富足,是我们家最珍贵的传家宝。

爸爸的免费阅读资源清单

资源类型 具体渠道 获取方式 示例
公共图书馆 街道图书馆、区图书馆、市图书馆 持身份证免费办证,押金可退 文学名著、历史传记、生活百科
数字阅读平台 微信读书、喜马拉雅、京东读书免费区 注册账号,部分需登录 电子书、有声书、期刊文章
社区文化中心 社区书屋、老年活动中心 社区登记,免费开放 养生保健、地方文化、儿童绘本
公益书架 公园“漂流书架”、地铁站“图书角” 自由取阅,自愿归还/交换 小说、散文、杂志
政府文化项目 “学习强国”读书频道、地方图书馆线上资源 注册账号免费使用 党史学习、科普知识、经典文献

FAQs

问:爸爸免费阅读时,会不会遇到书籍更新慢、选择少的问题?怎么解决?
答:确实会遇到,公共图书馆的书籍更新周期较长,部分热门新书可能难以及时借阅,爸爸的解决方法是“多渠道互补”:除了图书馆,他会关注数字阅读平台的“免费限时”活动(如微信读书的“无限卡”抽奖),加入社区的“图书交换群”,定期和邻居、书友交换书籍;利用政府推广的“数字图书馆”资源(如国家图书馆的线上平台),免费借阅电子书和有声书,这样既能满足对新书的需求,又能保证阅读内容的丰富性。

问:如何帮长辈更好地利用免费阅读资源,避免他们觉得“操作复杂”?
答:可以从“简单易上手”的渠道入手:①优先推荐“大字版”实体书或“老年模式”的阅读APP(如字体大、无广告、操作界面简洁);②手写“操作指南”,比如用大字写下“微信读书怎么找免费书”“喜马拉雅怎么听书”,并标注关键步骤;③带着长辈实际操作1-2次,比如一起下载APP、注册账号、搜索书籍,让他们直观感受过程;④结合他们的兴趣推荐资源,比如喜欢听戏的老人,可以推荐“戏曲类”有声书,增加阅读的趣味性,耐心陪伴和重复引导是关键,避免一次性灌输太多信息,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使用。

tjadmin 2025-09-02 13:12 分享 0

回答数 0 浏览数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