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头吟”作为汉代乐府诗的经典之作,相传为才女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欲纳妾而作,以决绝之笔诉说爱情忠贞,成为后世“白头偕老”观念的文学源头,全文虽仅短短百余字,却以质朴语言与深刻情感,穿越千年仍触动人心,若想免费阅读这首诗,不仅可品味原文韵味,更能通过多途径解析,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张力。

全文呈现与逐句解析
“白头吟”全文如下:
皑如山上雪,皎若云间月。
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。
今日斗酒会,明旦沟水头。
躞蹀御沟上,沟水东西流。
凄凄复凄凄,嫁娶不须啼。
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。
竹竿何袅袅,鱼尾何簁簁。
男儿重意气,何用钱刀为。
逐句解析:
首句“皑如山上雪,皎若云间月”,以雪之洁白、月之皎洁比喻爱情之初的纯粹美好,奠定全诗高洁基调,紧接着“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”,笔锋陡转,直言得知丈夫变心后毅然决绝的态度,展现女性对爱情的尊严与底线。“今日斗酒会,明旦沟水头”,以“斗酒会”的短暂欢聚与“沟水头”的明日分离对比,暗示爱情易逝的残酷。
“躞蹀御沟上,沟水东西流”,借御沟水分流之景,喻两人感情将各奔东西,流水意象暗含时光不可逆的无奈。“凄凄复凄凄,嫁娶不须啼”,看似劝慰女子出嫁不必悲伤,实则反衬自己被背叛的凄凉,亦暗含对传统“嫁鸡随鸡”观念的反叛。
“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”为全诗核心,直抒胸臆,成为千古爱情誓言,道出女性对平等、忠贞爱情的渴望。“竹竿何袅袅,鱼尾何簁簁”,以竹竿钓鱼、鱼尾摇摆的动态画面,隐喻爱情中两人相依相伴的和谐,与后文形成反差。

末句“男儿重意气,何用钱刀为”,以反问批判男子为金钱权势(“钱刀”代指财富与地位)背弃情义,强调“意气”重于功利,彰显卓文君独立人格与价值观。
免费阅读全诗及解析的途径
为方便读者深入理解“白头吟”,以下整理了免费获取全文及解析的权威途径,涵盖古籍资源、文学平台、学术数据库等:
途径类型 |
推荐平台/资源 |
|
古籍数据库 |
中华古籍资源库(国家图书馆) |
收录《白头吟》最早版本(如《玉台新咏》所载),提供高清影印件及简体校对,权威性强。 |
文学综合网站 |
古诗文网(gushiwen.cn) |
提供全文、逐句注释、白话译文、作者简介及历代赏析,适合普通读者快速理解。 |
学术资源平台 |
中国知网(部分免费) |
检索《白头吟》研究论文(如《卓文君诗的女性意识探析》),适合深度学术研究。 |
公共图书馆线上资源 |
上海图书馆“上图数字资源” |
可免费查阅《乐府诗集》中“白头吟”原文及背景资料,需注册账号。 |
移动应用 |
“诗词名句”APP(免费版) |
收录全诗,支持“一键解析”,提供音频朗读及意境赏析,适合碎片化阅读。 |
阅读价值与文化意义
“白头吟”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性,更在于其女性意识的觉醒,在汉代“男尊女卑”的社会背景下,卓文君以诗歌为武器,拒绝将女性视为男性附庸,强调“一心人”的平等关系,这一思想对后世女性文学影响深远,诗中“钱刀”与“意气”的对比,亦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永恒命题,至今仍具现实意义,通过免费阅读途径,读者不仅能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,更能从中汲取对忠贞、尊严与独立人格的思考。
相关问答FAQs
《白头吟》的创作背景是什么?
答:相传《白头吟》为汉代卓文君所作,司马相如早年与卓文君私奔,后因在长安为官,欲纳茂陵女子为妾,卓文君得知后,写下此诗以“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”表明态度,最终使司马相如打消纳妾念头,这一故事虽正史无载,但通过《西京杂记》等笔记流传,成为文学经典。

除了全文,《白头吟》的深度解析在哪里可以免费获取?
答:可优先访问“古诗文网”的专题页面,提供从字词注释到主旨分析的全方位解读;学术平台如“万方数据”可免费检索部分研究论文,如《从〈白头吟〉看汉代女性婚姻观念》;B站、喜马拉雅等平台有高校教授的免费讲座音频,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深入解析诗歌内涵。